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 寒食节的小点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过这也只是我的推测,只不过无论是哪种用意,寒食节不用明火烧食物吃的习俗保留了下来。所以在寒食节这一天,古老的传统是不能动火烧饭的,只能吃凉着也能吃的食物,就是我们所说的‘寒食’。”

    “可是青团的话也是需要用明火放在笼屉里去蒸的啊,应该不属于寒食了吧?”我侧着头想了想,还是有些不明白寒食的意义。

    博简似乎被我的问题问得有些尴尬,先是有些犯懵地看着我,但是很快反应过来什么一样嗤笑出来:“字面理解的话倒是没有错,但是寒食并不想字面意义理解的那样简单,而是放凉了也可以吃的食物,类似糕饼一类的。因为古代比较苛刻的规矩是寒食节当天不可以燃火,不就是不能生火做饭,有一首知道韩翃的诗就写到了这个习俗。没记错的话,诗的名字就叫作《寒食》的诗,里面就有一句诗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说的就是虽然老百姓在寒食节这一天不能明火,但是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所以真正的寒食不是指寒冷的食物,而是指现成的不用加热的食物,如果用现在的生活方式来说就是类似于面包,火腿肠一类不用特别加热也能放心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因为寒食节不能用明火,所以一些放得住,吃了又不会闹肚子的食物尤为受到欢迎。而事实上,最早最受欢迎的寒食并非是你特意买给我吃的这种青团。”

    “诶?”我有些诧异地看着博简,“但是现在每到清明前后大家都会买青团吃啊,难道古代人不吃青团么?”

    博简点了点头:“青团不是最先出现在寒食节的食物,青团最早应该是在清末出现,不过我并没有看过正经历史上的记载,所以我说的也只是听来的民间传说,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故事。”博简站起身招呼着吃完饼干的大胖继续在校园里溜圈,一边侧着身一种不太确定的语气说着他从当年帮厨的食堂摊位上听来的故事,“这个是我当时帮厨的地方的阿姨给我讲的。她说青团是清末太平天国时期以为聪明善良的农民为了救太平天国的一位将领而临时想出来的食物。太平天国时期,传说有一年清明节,李秀成的部下陈太平被清军追捕,眼看就要被追上的时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农民将逃亡的陈太平陈太平按到了泥地里,让他身上沾满污泥,就这样,一身脏兮兮的陈太平便骗过了清兵的眼线,借此逃过一劫。只是清兵发现村外是一片湖泊,认为陈太平不可能成功脱险,便怀疑他会躲进村子里,于是在村内外设了很多关卡,又在村子里大肆搜查。机智的村民害怕陈太平进村露馅,便提醒陈太平先不要进村,他想办法从村里带出些干粮给陈太平吃。因为进村出村都有清兵检查,他根本不可能带着竹篮子装上糕饼白饭,正着急的时候,他脚下拌了一跤,摔倒在艾草丛中,站起来发现自己身上染了一身艾草的绿色。善良的农民灵机一动觉得将食物做成绿色的话,就可以放在草料里瞒过清军的检查。于是他就当场采了一些艾蒿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随时都可以吃的米团子。清兵检查的时候,看到担子里面除了一些杂草意外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吃的东西,也就顺利放行。最后,这位老乡把这绿团子拿给陈太平吃,帮他度过了难关。很快,陈太平想到了办法,绕过了清兵的岗哨,回到了太平军的大本营,把自己的经历说给了太平军的首领李秀成听。李秀成知道后,欢喜得不得了啊,为了纪念这位农民的救命之恩,于是下了硬性规定,说太平军内部最好做到人手必会,青团也自此成了他们的“团食”,再后来,在草长莺飞之时,吃青团就成了寒食节的习俗了。”

    说完这个故事博简倒是停了一会儿,他犹豫了一又补充了一句:“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只是不可考证的野史,可信度并不高,因为大妈在讲这个故事前明明说过这本来是用来祭祖的食物,可是故事本身却只和太平军有关。所以我并不真的认为这就是青团出现的渊源。”

    “但也许祭祖本身的意义就是纪念那位有着一面之缘的救命恩人也说不定呢。用救命之物来纪念好心又聪明的恩人也是合情合理。不过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青团很好吃,并且制作手法被保存和流传下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野史最为重要的。至于为什么会流传下来,这些已经很难再找到的答案相比于好吃似乎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我笑着追上了博简,给他介绍饭盒里的其它青团,“我每样都给你买了一些,除了豆沙的,还有蛋黄肉松和黑芝麻的,你都尝尝,哪种好吃以后我还给你买。”

    博简像是在掩饰什么一样微微咳嗽了一声,接着肉眼可见的他的脸慢慢红了起来,见我一直盯着他看,他便不好意思地别过头去,不再和我有眼神上的交流:“那个,谢谢你们,你和大叔真的对我太好了。”

    我嘿嘿笑了两声:“因为我和大叔都非常喜欢博简呢,而且因为博简的帮忙,饭摊能提供的面食多了。我和大叔都不擅长做面食的,所以有的时候失去就是有点单调。不过因为博简的出现,来贩摊吃饭又喜欢面食的朋友显然高兴了不少,所以我和大叔总想对博简更好一点。对了,博简,虽然你刚才说到青团属于寒食的一种,但是你刚才说的故事里,青团的出现也已经是在清朝了。在清朝之前寒食节大家又吃的是些什么呢?”为了避免博简再害羞下去,我立刻转移了话题,问起了心中另一个疑惑。

    博简听到我的问题,顿时松了一口气,脸上因为害羞而染上的红色也渐渐退了些去,他想了想才说道:“我虽然没有吃过,但是我听说最早的寒食是一种叫作子推馍的点心。也是寒食节发源地山西的一款面点,名字用的就是贤臣介子推的名字来命名。是山西擅长做的面点,先要做一个夹着红枣和鸡蛋的足有半斤到一斤的面团,之后在面团的顶部捏出一个像是古代将领头盔的顶子,然后要在这个面团的周围贴上形状各异的用面捏成的面花。子推馍周围贴的面花通常由燕兔蛇虫—这种春天里常见或者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跃起来的小动物组成,或者用面捏出来的文房四宝组成。这种面点在制作好之后在通风处可以放很长时间,据说那些镶嵌着红豆黑豆和花椒子的面花用麻绳串起来的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放上一年之久,这样想来用包着营养的鸡蛋大枣的能长久储藏的子推馍是非常适合拿来度过寒食节的饥饿的。而且因为样子很好看,又有寓意,所以作为祭祖用的食物也是不二之选。”博简在介绍完这些的时候脸上的红色已经消的差不多了,他转过头冲我笑了笑,“我虽然没有特别做过这种介子推。但是以前在食堂的时候,倒是和一位山西来的师傅学过做面花,虽然不能做出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的形状,但是造型简单的面花倒是难不倒我。过两天我去店里做给你和大叔尝尝,算是今天你买给我青团的回报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