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五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内的所有海堤都归他看护。

    按政策规定,沿海堤两侧一定的范围内属于海堤防护区,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农业生产,可施护堤员却将海堤两边的防护区当作农田,承包给他人赚钱。

    就比如小丫湾这边,他将属于海堤防护区的滩地以低价包给叶书记,叶书记再以高价转包给王二哥,各赚其中的利益,时间久了施护堤员和叶书记、许老板成了利益共同体,有后两个人作梗,想花点钱使施护堤员让王二哥在堤下打洞过水根本就不可能。

    对照政策可知,王二哥包来的八百亩滩地里有部分属于海堤防护区范围,并不属于村里土地,叶书记根本没权将这些地承包出去,他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为了从中渔利!既然认定他是个贪官,最好的对付方法是以毒攻毒!于是韩红星想出主意让王二哥实施:将非法发包海堤防护区获利作为叶书记的罪状,另外,从村民中收集他在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抓他小辫让他服软。

    按计划,王二哥带领一帮对叶书记不满的村民到村部要求账务公开、将享受低保的村民名单公布,等等,只几次闹腾,叶书记主动跟王二哥言和,放弃讨要那50万元承包款。一来二去,叶书记也敢跟王二哥有来去了,王二哥承包滩地的价格也降了下来。

    和许多地方一样,黄海县城的民间借贷市场在一夜之间崩塌,产生的骨牌效应让一批接一批的人跑路,跑路人留下的债务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以前的民间借贷只在暗地里进行,国家有法律规定,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利率四倍以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有个三分利已算高利贷。后来黄海县城里的金融投资公司像雨后春笋般充斥大街小巷,为了吸收资金,存款利率被不断抬高,然后再将吸到手的资金以更高的利率放出去赚钱,使得大家都认为高利贷是合法的,五分利、一角利的生意也有人敢做。

    巨大的赚钱效应让有钱人、没钱人都想在“借”与“贷”之间大赚一把,于是,胆小的有钱人将钱以一分的利率借给自认为可靠的人;能筹到一分利的人将钱放给二分利的可靠人;二分利的人拿到大笔的资金放给三分利、五分利的人,如此将资金往高利率的地方集中。

    拿一角利的都是那些看上去资产实力强,其实已资不抵债的人,他们实在没办法才拿如此高利息的贷款,债务到期后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表面上让所有放债的人都赚钱,其实是将债务越聚越多,等到某一天拆不了东墙补西墙时,就只能选择跑路,导致整个债务链上的人只赚到小部分的利息却失了全部本金,上线跑了下线被下下线逼债,也只有跑,于是形成了闻所未闻、一波接一波的跑路潮。

    难有涉足民间借贷的人不在这次跑路潮中蒙受损失,秦大功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他放出去的债务绝大多数是其个人资产,因此不存在被下线逼债的情况,而是各处追债,尽量减少损失。

    牛刚在这次风潮中损失惨重。他原本并不懂放债这一行,挣的钱都由老婆控制着存银行,前几年有银行的理财师动员买基金,尝试着买了几十万,很快就赚了双倍还多的钱,见有利可图又追买了几百万,没想到行情开始往下走,眼见账面上资产一天天缩水,最后将本金亏去大半,气得再不相信什么银行理财,将钱全部从基金上赎回来,可再存银行的那点利息已难吊胃口。

    正好生意场上人都有短期急需资金的时候,“御龙化工有限公司”是县里最大民营企业,该企业的杜董事长是牛刚多年的老朋友,论资产仅那块厂房与土地少说也值五千万,论身份杜老板是黄海县优秀企业家、县人大代表,他常在银行贷款到期时向牛刚拆借资金过桥,按月息五分算,每次都按期归还,绝对守信用。

    时间久了牛刚夫妇对杜董事长来借钱也放心,后来索性将手头的钱长期放给他,还断断续续从别处筹了上千万也放给他,赚取其中的利差,坐收每个月的利息。没想到这次跑路潮也跑了杜董事长,等债主们聚上门将杜董事长的债务加起来,才发现明着已欠下了一亿多!而厂房土地早押给了银行,牛刚共借了一千多万给他,根本无法追回。

    有钱人损失惨重,连王书玲的母亲也损失了三万元。她上了年岁跟着小儿子在临洋镇住,手头有几万元养老钱,经不住投资公司人宣传,说他们也是经政府允许开设的金融机构,存入钱不仅随要随取,而且利息是银行的数倍。老人家经不住诱惑,将银行里到期的一笔三万元存了过去,结果一夜之间投资公司老板关门跑路。

    受了损失的老百姓先堵到投资公司门口闹,后转到镇政府闹,镇政府立即让派出所派员来驱散闹事群众:开投资公司不是我临洋镇所独创,是政策所允许,将钱存入投资公司本身就是风险投资,造成损失就该由当事人承担,所以,一切后果与镇政府无关!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