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整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一个“攻”向明显的弟弟。

    像上边的迷宫实验,豚鼠们虽然放入迷宫是被迫的,但它们探索迷宫,可是完全的自主行为。

    而它们获得的食物,就是之后的奖惩机制。

    通过食物作为报酬,豚鼠们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行为,更快更好熟悉了迷宫的地形。

    其实还有更简单一点的例子,那就是问题箱。

    如果将一只猫咪困在一个问题箱里,出于渴求自由的动机,这位猫主子一定会四处冲撞,想找到箱子的出口。

    如果在这时,它偶然踩到了箱里的机关,比如一块踏板。并且碰了这块踏板后,问题箱的门突然打开了,猫主子还得以获得自由。之后,如果它再被困在问题箱里,恐怕一看到踏板,就能暗呼“愚蠢的人类”,一猫爪按下,从洞口的箱门扬长而去了。

    它的原理,是让动物依靠无条件刺激(“猫主子对自己被拘束起来的抗拒”、“豚鼠对于食物的渴望”),必须做一件事后(“踩下踏板”、“走出迷宫”),然后才能得到报酬(“得到自由”、“大吃一顿”)。

    另外,将最后的报酬换成惩罚,一样有类似的效果哦。

    操作条件反射,可以训练动物完成各种复杂的行为,它就是马戏团驯兽的原理。

    通过食物一类的奖励,外加一些鞭子的惩罚,动物会慢慢学习并掌握一些特别的技能,包括但不仅包括顶球、吹笛、跑火圈、弹钢琴。

    另外,你是不是感觉这什么操作条件反射挺眼熟的,怎么那么像小时候那些经历呢?

    比如“考试成绩有所进步,老爸带去吃大餐”、“有一门课不及格,被扒开裤子,来一出男女混合双打”。事实上,它的确就是操作条件反射。

    说来很残酷,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强化你的学习行为,其实质和训狗并没多大区别……

    另外,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奖励似乎要比惩罚更有效果哦。通过惩罚,被迫养成的“好习惯”消退的度要比奖励来的快。这个事实,应该让许多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人深思。

    将这一片也看完后,李维调整了这些金属片的次序。

    他后边看到的条件反射二兄弟放在前边,第二张猴子砸贝壳的放在稍后一点的位置,至于第一张那地精和老鼠的,则是最末。

    这其实也是他当初接触动物学习行为的一个学习顺序,它们意味着不同的学习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是他最先接触的东西。虽然原理并不一样,但动物在自然环境下的学习行为,其实时常是它们两个一起生,并以操作条件反射为主。

    除却这这两种,还有习惯化、试错学习、潜在学习、模仿学习、玩耍学习、印记学习、学习集、顿悟学习。

    现在第三张猴子砸贝壳的金属片,其中可能就涉及经典条件反射、模仿学习、印记学习。而最后一张地精与老鼠的区别,其中涉及了更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文化现象。

    这是由模仿学习和印记学习混杂出来的东西。

    李维感觉它正是解释“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动物有何不同”的关键。

    (放心吧,不会把这些东西一次全讲,只挑几个重要的来说说,^_^。)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