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章 三年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便只能眼睁睁看着王廷赞等人被送上法场。

    “绵森,看见他们,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永璂指着因看到午门而吓得失禁的勒尔谨等人,低头问只长到自己腰上的孩子。

    “你是不是想说贪官都没有好下场?”绵森仰头,看见他深沉的眼睛,回问道。

    “是也不是,我杀贪官的目的不单单是为肃贪,而是为了大清的未来着想。你且记着:吏治清明,则国之大治。而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永璂摸了摸绵森的脑袋,目送着四辆囚车渐渐远去,而他的目光始终坚定不移。

    “嗯,我记着了。”绵森这次却不是刚才那般敷衍了事,而是认真的直视永璂的眼睛,缓缓点头答应。

    永璂见这孩子郑重其事的回答他的样子,不禁噗嗤一声笑出来,轻轻拍着他的脑袋,笑道:“你记着什么了?小屁孩。”

    “哼,我就是记住了,我现在还小,不过总有长大的时候,等我长大了就去给你帮忙。”绵森小朋友拽拽的哼了一声,小声嘟囔。

    “哈哈哈,那我可就等着你来帮了,可不要食言而肥啊,否则你会变成你家小胖子那样哦。”永璂被这孩子的话逗得哈哈大笑,即便没把他的童言童语放在心上,但绵森那副小大人的样子确实驱散了因这件案子而盘桓在他心头多日的阴霾,永璂的笑容也因此格外灿烂。

    绵森对于他的话翻了个白眼,接着拍着自己开始咕噜噜叫唤的肚子,抬头提醒道:“我饿了。”

    “走,叔带你去奶奶家吃好吃的点心……”

    “阿玛不让吃点心,他说要多吃饭才能长高……”

    “咱们偷偷吃,他又看不见,只要你不说漏嘴就没关系……”

    人群中,有个人站在对面,看那一大一小说说笑笑着渐行渐远,狠狠的捏紧了拳头。

    “哟,我说十一,人都走远了,你还盯着那儿看什么?”八阿哥永璇冷不丁从后面站出来,见他一副想要吃人的表情,嘲讽道。

    十一阿哥收回视线,回头淡淡的看了八阿哥一眼,道:“我只是想知道他牵着的那孩子是什么人?”

    “呵,最近到了连亲近他的小孩儿都受不的地步了?省省吧你,人家是鼎鼎大名的睿亲王,那可是位动动手指头就能让咱们伤筋动骨的人物。哥劝你还是别做白日梦了,多想想咱们日后的大业才是正经,啊。”八阿哥扳着十一阿哥的肩膀往另一个方向走去。

    八阿哥对十一阿哥倾心于十二的事早有所知,但十二是皇后嫡子,和他们根本不是一条道上的,何况十二一心想要整顿吏治,已经把他们手底下的人清出去不少了,这次更是直接把他妻舅都砍了。

    因此,八阿哥对十二可谓是恨之入骨了,更看不惯十一阿哥那副痴心妄想却又不敢动手去拿的模样。

    “我只是想知道那孩子是谁?”十一阿哥冷着脸,不耐的重复道。

    “哼,我怎么会知道?”八阿哥见他不听劝,气的甩开他的肩膀,教训道:“我可不会跟你一样整天肖想他的屁股,我关心他做什么?你这么想要不会把他抓来关自己家里吗,正好省了咱们的事了!”

    “……”十一阿哥沉默不语,半晌后越过八阿哥,面无表情道:“我可以自己去查。”

    “你……你醒醒吧!别执迷不悟了!要是因为这事耽误了我的大事,可别怪我翻脸无情!”八阿哥站在他身后,指着十一阿哥怒呵道。

    然而回答他的却是十一阿哥匆匆离去的背影。

    十一阿哥回到哲亲王府,便让下面人去查今天永璂手里牵着的那个孩子。

    回想着当时永璂面对那孩子时露出的灿烂笑容,十一阿哥就忍不住嫉妒,疯狂的嫉妒!

    十二已经多久没对他笑过了,凭什么一个孩子都能让他开心至此?以前,十二和他才是最亲近的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你这么想要不会把他抓来关自己家里吗?正好省了咱们的事了!’八阿哥的话突然浮现在他脑中。

    虽然这钟想法时时刻刻都在他脑海中盘旋,他也付诸实践了,但是他派去的人却一个都没有回来过。在十二身后不知道有什么厉害人物,时刻都保护着他。

    不过再厉害又能怎样?还能厉害过千军万马?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

    既然如此,那便冒一次险又何妨?

    十二,你总归还是会回到我身边的!

    十一阿哥咀嚼着八阿哥的话,思维突然拐到了某个危险的方向。

    作者有话要说:文中讲到的‘甘肃冒赈案’是乾隆四十六年发生的,被称为‘史上第一大贪污案’,涉案官员达113人,捐监人数达18万人,捐监金额数千万两具体已不可考。

    而主犯王亶望数度受乾隆皇帝嘉奖,后调任浙江升任巡抚。而王廷赞更是乾隆皇帝的亲信,曾备受乾隆信任。

    乾隆朝这时候已经贪腐成风,吏治败坏到一定境界了。在这宗案子里,甘肃省一省官员没有一个是干净的,也没有一个举报,官官相护到如此地步!

    冒赈:向朝廷谎报灾情,骗取朝廷的赈灾银。

    捐监:富商通过向朝廷或地方缴纳一定的粮食,成为监生。而这些粮食原先是被用作赈济的。

    王亶望、王廷赞等人就是通过虚报灾情,请示皇帝开捐的,皇帝没有调查清楚就让他们开了捐监的口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酿成了这宗史上第一大贪案。

    另:这里因为剧情需要,我把时间写成了乾隆三十三年,提前了十三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