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张太师和汉亲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朱世靖虽说一口应下了张鸿懿之请,委其为洋务大臣,但听到“弘武堂”三字时,此刻却又属实有些后悔。

    弘武堂,乃是张鸿懿于非常之时,采取的非常之法设立的非常之机构。

    六十年前,神圣日曜帝国大军压境,张鸿懿临危受命,受任洋务大臣,总领一切对西洋的政务,军务,财务,掌管一切人力统筹调配,并有权建立一切相关的对夷组织和机构。

    当年朝内虽尚有仙术举世无双的兮阴真人,但奈何帝国自古真人(先天性魔法使用者)数量便多于天朝。

    其真人仙术和仙法之力虽远逊兮阴真人数阶,但架不住帝国由十数位真人分别率领装备新式枪炮的陆军、舰船从多个方位一齐进攻。

    因此为了应对帝国军真人,张鸿懿提出并建立了弘武堂,以招揽并培养武学奇才或内力深厚的修真者。

    弘武堂是由朝廷设立,但却是用来招纳非官方人才的机构。

    弘武堂不是从军队行伍之间选拔人才,而是广下海贴,直接从整个天朝属内、五湖四海招幕能人异士。

    招募条件唯才是举,且来者不拒。

    无论贵贱,无论出身,无论你是名门正派,还是江湖左道,亦或曾为盗贼劫匪、响马绿林;不管你是白丁净户还是戴罪之身俱皆过往不究。

    只要是身怀异能者,本领高强者,只要愿意保家卫国,愿意杀贼击夷者。则均可参加选拔——弘武大选。

    弘武大选以擂比武斗选才,没有武举考试的弓马骑射环节,这种选拔方式虽俗套复古,但胜在简洁速效,受众性强,传播性广,效率出众。

    通过大选的能力出众者,一律编入弘武堂,并赏千金封伯爵,幸得大选的第一名或者日后于沙场立功者更是可赐户封侯。

    九州才俊数不数胜,四海诸属国,亦是能人异士辈出,因此建弘武堂,确实能收常规之法未有之奇效,确实可以广纳天下英豪。

    此法虽为一妙措,但也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弊端,也正是因这一弊端的存在,朝中多有大臣籍此来诘难张鸿懿及其属臣。

    这弊端即为虽然可以据此来应对帝国的真人,但设弘武堂为了最大限度的取才任能,首先要能接纳江湖门派,甚至鸡鸣狗盗之辈,而这些帮派绿林之流,其组织存在的本身大多都属违禁犯法,其个人身上更是也多少沾染着人命和血案,所以此举无异于大赦天下。

    这样就难免会有些为了逃避罪责的人去参加弘武大选,这也就意味着滥竽充数者将会数不胜数。

    且于天下州郡,邻邦诸国聚集而来的大选参加者,可谓是龙蛇混杂,牛骥同皂。

    如此泥沙俱下选拔出的人才,自然是良莠不齐。

    穷凶极恶之辈、身染五毒犯下杀戒之人、修为雄厚为非作歹之人、出身名门妄自尊大之人、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所以说从管理统筹这一层面上来说,这从根本上就是一个巨大漏洞、一个巨大难题。

    之前的弘武堂堂主便是张鸿懿本人,堂中全员直接对张鸿懿负责。

    张鸿懿也是经过使用了一系列狠厉的手段和布置了奖罚严明的制度,这才慢慢降服弘武堂中大都是桀骜不驯、目高于顶的彪客们,且最终竟完全镇住了弘武堂中来自四海八方的所有堂众。

    这种介于官方和非官方的机构,为张鸿懿提供了大量人才,他也藉由此培植了一大批势力,太师的私家军由此而生。

    以致于弘武堂发展到后期,使得张太师在朝内朝外皆是乾纲独断,权势熏天。

    弘武堂吸引来的人才的质量自然大多是温凉不等,但是往往正是在这些性格古怪各异、来自民间江湖中的奇异之士中,得以出现少数极其璀璨的异才,得入张鸿懿之眼,并成功驰骋于沙场,大放异彩乃至于建立不世之功勋。

    甚至张鸿懿之前的副官,一位半步真人——鸿叶。

    便是自弘武堂天下大选中摘得头魁,取得桂冠,从此被张鸿懿关注。

    加上鸿叶本身便武德并举,才貌双绝,此后更是得到了张鸿懿的青睐。

    鸿叶遂得以伴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九州总兵的张鸿懿左右,屡建功勋,一路提拔升迁,终以女儿身受封骠骑将军。

    然而功成名遂后的鸿叶,却并没有选择接受授土封侯,而是继续安于参军副官之职,继续追随张鸿懿。

    也正是因为她没有功成身退而隐,选择常伴张鸿懿左右,以致于后来跟随张鸿懿在海外收复属国失地时,二人终遭暗算。脱离了队伍遭遇围攻堵截——这是几近十位真人参与的暗杀猎头行动!

    鸿叶虽为半步真人,修为深厚,可毕竟不是真正将内力完全提炼为仙法之力的真人,因此她只得献祭自己,燃尽神魂与帝国真人同归于尽,才得以护得张鸿懿逃脱。

    鸿叶也正是在这一役香消玉殒,惜哉,一代巾帼佳人,终究是红颜薄命,于风华正盛时早夭……

    弘武堂堂众完全听命且只听命于张鸿懿一人,在第二次帝国进犯天朝的通商战争时,有一次敌人军舰的炮火都轰到了京师之右的植隶津地。

    张鸿懿为保全皇室安危,进谏先帝携太后及宗室皇眷南逃避难,先帝不从,言誓与皇宫共存亡,绝不离开紫槿城半步。

    谁知张鸿懿竟直接命令弘武堂堂众生拉硬拽,抗抱架挪,强行将皇室成员挟持到了山东避难。

    就连皇家的御龙卫和神机营都被弘武堂堂众缴械并尽皆打伤。

    至于先帝,则是由当时正值壮年的张鸿懿亲自架在肩上,一路抗到御驾之前。

    直到金銮马车的车门被钉上时,先帝都还在大骂张鸿懿逆贼反臣。

    事后张鸿懿虽率军退敌,但先帝仍是龙颜震怒,张鸿懿乃自缚请罪,长跪于太合殿外。

    先帝有心重重地惩戒张鸿懿,但念其毕竟是护主心切,加上张鸿懿在朝内的势力根深蒂固,冒然轻动,恐怕只会引起动荡。

    于是先帝遣时任司礼太监的高恭亲自为其松绑,并传旨张鸿懿功过相抵,既无封赏也不降爵,此事竟就这样不了了之。

    但也正因如此,使先帝自此心中多有防备,并逐渐开始疏远张鸿懿。他看清了张鸿懿的权柄和势力,若其有反心,皇位顷刻便会易主。

    也正因为上面所述,弘武堂存在如此之大益和大弊,所以自帝国所谓的二次通商战争后的几十年内,天朝就再也没复设立过这一机构。

    就算是在当时,先帝也是想方设法才找到由头和机会,于战后不久解散了弘武堂,但直到今天过了几十年,太师由弘武堂而生的势力,才算是稍稍衰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