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四十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文学上

    到沆 丘迟 刘苞 袁峻 庾于陵 弟肩吾 刘昭 何逊 钟嵘 周兴嗣

    吴均

    昔司马迁、班固书,并为司马相如传,相如不预汉廷大事,盖取其文章尤 著也。固又为贾邹枚路传,亦取其能文传焉。范氏后汉书有文苑传, 所载之人,其详已甚。然经礼乐而纬国家,通古今而述美恶,非文莫可也。是以君 临天下者,莫不敦悦其义,缙绅之学,咸贵尚其道,古往今来,未之能易。高祖聪 明文思,光宅区宇,旁求儒雅,诏采异人,文章之盛,焕乎俱集。每所御幸,辄命 群臣赋诗,其文善者,赐以金帛,诣阙庭而献赋颂者,或引见焉。其在位者,则沈 约、江淹、任昉,并以文采妙绝当时。至若彭城到沆、吴兴丘迟、东海王僧孺、吴 郡张率等,或入直文德,通宴寿光,皆后来之选也。约、淹、昉、僧孺,率别以功 迹论。今缀到沆等文兼学者,至太清中人,为文学传云。

    到沆,字茂瀣,彭城武原人也。曾祖彦之,宋将军。父捴,齐五兵尚书。沆幼 聪敏,五岁时,捴于屏风抄古诗,沆请教读一遍,便能讽诵,无所遗失。既长勤学, 善属文,工篆隶。美风神,容止可悦。齐建武中,起家后军法曹参军。天监初,迁 征虏主簿。高祖初临天下,收拔贤俊,甚爱其才。东宫建,以为太子洗马。时文德 殿置学士省,召高才硕学者待诏其中,使校定坟史,诏沆通籍焉。时高祖宴华光殿, 命群臣赋诗,独诏沆为二百字,二刻使成。沆于坐立奏,其文甚美。俄以洗马管东 宫书记、散骑省优策文。三年,诏尚书郎在职清能或人才高妙者为侍郎,以沆为殿 中曹侍郎。沆从父兄溉、洽,并有才名,时皆相代为殿中,当世荣之。四年,迁太 子中舍人。沆为人不自伐,不论人长短,乐安任昉、南乡范云皆与友善。其年,迁 丹阳尹丞,以疾不能处职事,迁北中郎谘议参军。五年,卒官,年三十。高祖甚伤 惜焉,诏赐钱二万,布三十匹。所著诗赋百余篇。

    丘迟,字希范,吴兴乌程人也。父灵鞠,有才名,仕齐官至太中大夫。迟八岁 便属文,灵鞠常谓“气骨似我”黄门郎谢超宗、征士何点并见而异之。及长,州 辟从事,举秀才,除太学博士。迁大司马行参军,遭父忧去职。服阕,除西中郎参 军。累迁殿中郎,以母忧去职。服除,复为殿中郎,迁车骑录事参军。高祖平京邑, 霸府开,引为骠骑主簿,甚被礼遇。时劝进梁王及殊礼,皆迟文也。高祖践阼,拜 散骑侍郎,俄迁中书侍郎,领吴兴邑中正,待诏文德殿。时高祖著连珠,诏群 臣继作者数十人,迟文最美。天监三年,出为永嘉太守,在郡不称职,为有司所纠, 高祖爱其才,寝其奏。四年,中军将军临川王宏北伐,迟为谘议参军,领记室。时 陈伯之在北,与魏军来距,迟以书喻之,伯之遂降。还拜中书郎,迁司徒从事中郎。 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五。所著诗赋行于世。

    刘苞,字孝尝,彭城人也。祖勔,宋司空。父愃,齐太子中庶子。苞四岁而父 终,及年六七岁,见诸父常泣。时伯、叔父悛、绘等并显贵,苞母谓其畏惮,怒之。 苞对曰:“早孤不及有识,闻诸父多相似,故心中欲悲,无有佗意。”因而歔欷, 母亦恸甚。初,苞父母及两兄相继亡没,悉假瘗焉。苞年十六,始移墓所,经营改 葬,不资诸父,未几皆毕,绘常叹服之。

    少好学,能属文。起家为司徒法曹行参军,不就。天监初,以临川王妃弟故, 自征虏主簿仍迁王中军功曹,累迁尚书库部侍郎、丹阳尹丞、太子太傅丞、尚书殿 中侍郎、南徐州治中,以公事免。久之,为太子洗马,掌书记,侍讲寿光殿。自高 祖即位,引后进文学之士,苞及从兄孝绰、从弟孺、同郡到溉、溉弟洽、从弟沆、 吴郡陆倕、张率并以文藻见知,多预宴坐,虽仕进有前后,其赏赐不殊。天监十年, 卒,时年三十。临终,呼友人南阳刘之遴托以丧事,务从俭率。苞居官有能名,性 和而直,与人交,面折其非,退称其美,情无所隐,士友咸以此叹惜之。

    袁峻,字孝高,陈郡阳夏人,魏郎中令涣之八世孙也。峻早孤,笃志好学,家 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五十纸,纸数不登,则不休息。讷言语, 工文辞。义师克京邑,鄱阳王恢东镇破冈,峻随王知管记事。天监初,鄱阳国建, 以峻为侍郎,从镇京口。王迁郢州,兼都曹参军。高祖雅好辞赋,时献文于南阙者 相望焉,其藻丽可观,或见赏擢。六年,峻乃拟扬雄官箴奏之。高祖嘉焉,赐 束帛。除员外散骑侍郎,直文德学士省,抄史记、汉书各为二十卷。又奉 敕与陆倕各制新阙铭,辞多不载。

    庾于陵,字子介,散骑常侍黔娄之弟也。七岁能言玄理。既长,清警博学有才 思。齐随王子隆为荆州,召为主簿,使与谢朓、宗夬抄撰群书。子隆代还,又以为 送故主簿。子隆寻为明帝所害,僚吏畏避,莫有至者,唯于陵与夬独留,经理丧事。 始安王遥光为抚军,引为行参军,兼记室。永元末,除东阳遂安令,为民吏所称。 天监初,为建康狱平,迁尚书工部郎,待诏文德殿。出为湘州别驾,迁骠骑录事参 军,兼中书通事舍人。俄领南郡邑中正,拜太子洗马,舍人如故。旧事,东宫官属, 通为清选,洗马掌文翰,尤其清者。近世用人,皆取甲族有才望,时于陵与周舍并 擢充职,高祖曰:“官以人而清,岂限以甲族。”时论以为美。俄迁散骑侍郎,改 领荆州大中正。累迁中书黄门侍郎,舍人、中正并如故。出为宣毅晋安王长史、广 陵太守,行府州事,以公事免。复起为通直郎,寻除鸿胪卿,复领荆州大中正。卒 官,时年四十八。文集十卷。弟肩吾。

    肩吾,字子慎。八岁能赋诗,特为兄于陵所友爱。初为晋安王国常侍,仍迁王 宣惠府行参军。自是每王徙镇,肩吾常随府。历王府中郎、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 军。中大通三年,王为皇太子,兼东宫通事舍人,除安西湘东王录事参军,俄以本 官领荆州大中正。累迁中录事谘议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初,太宗在籓,雅 好文章士,时肩吾与东海徐摛、吴郡陆杲、彭城刘遵、刘孝仪、仪弟孝威,同被赏 接。及居东宫,又开文德省,置学士,肩吾子信、摛子陵、吴郡张长公、北地傅弘、 东海鲍至等充其选。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 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时太子与湘东王书论之曰:

    吾辈亦无所游赏,止事披阅,性既好文,时复短咏。虽是庸音,不能阁笔,有 惭伎痒,更同故态。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疏,急为阐缓。玄冬修夜, 思所不得,既殊比兴,正背风、骚。若夫六典三礼,所施则有地;吉凶嘉 宾,用之则有所。未闻吟咏情性,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诰之 作;迟迟春日,翻学归藏;湛湛江水,遂同大传。

    吾既拙于为文,不敢轻有掎摭。但以当世之作,历方古之才人,远则扬、马、 曹、王,近则潘、陆、颜、谢,而观其遣辞用心,了不相似。若以今文为是,则古 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俱为盍各,则未之敢许。又时有效谢康乐、裴 鸿胪文者,亦颇有惑焉。何者?谢客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时有不拘,是其糟粕; 裴氏乃是良史之才,了无篇什之美。是为学谢则不届其精华,但得其冗长;师裴则 蔑绝其所长,惟得其所短。谢故巧不可阶,裴亦质不宜慕。故胸驰臆断之侣,好名 忘实之类,方分肉于仁兽,逞郤克于邯郸,入鲍忘臭,效尤致祸。决羽谢生,岂三 千之可及;伏膺裴氏,惧两唐之不传。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 更合郢中之听。阳春高而不和,妙声绝而不寻。竟不精讨锱铢,核量文质,有 异巧心,终愧妍手。是以握瑜怀玉之士,瞻郑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闽 乡而叹息。诗既若此,笔又如之。徒以烟墨不言,受其驱染;纸札无情,任其摇襞。 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至如近世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张士简之赋,周升逸之辩,亦成佳手,难可复遇。文章未坠,必有英绝;领袖之者, 非弟而谁。每欲论之,无可与语,思言子建,一共商榷。辩兹清浊,使如泾、渭; 论兹月旦,类彼汝南。硃丹既定,雌黄有别,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譬斯袁绍, 畏见子将;同彼盗牛,遥羞王烈。相思不见,我劳如何。

    太清中,侯景寇陷京都;及太宗即位,以肩吾为度支尚书。时上流诸蕃,并据 州拒景,景矫诏遣肩吾使江州,喻当阳公大心,大心寻举州降贼。肩吾因逃入建昌 界,久之,方得赴江陵,未几卒。文集行于世。

    刘昭,字宣卿,平原高唐人,晋太尉实九世孙也。祖伯龙,居父忧以孝闻,宋 武帝敕皇太子诸王并往吊慰,官至少府卿。父彪,齐征虏晋安王记室。昭幼清警, 七岁通老、庄义。既长,勤学善属文,外兄江淹早相称赏。天监初,起家 奉朝请,累迁征北行参军、尚书仓部郎,寻除无锡令。历为宣惠豫章王、中军临川 王记室。初,昭伯父肜集众家晋书注干宝晋纪为四十卷,至昭又集后汉 同异以注范晔书,世称博悉。迁通直郎,出为剡令,卒官。集注后汉一百八十 卷,幼童传十卷,文集十卷。

    子縚,字言明。亦好学,通三礼。大同中,为尚书祠部郎,寻去职,不复 仕。縚弟缓,字含度,少知名。历官安西湘东王记室,时西府盛集文学,缓居其首。 除通直郎,俄迁镇南湘东王中录事,复随府江州,卒。

    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人也。曾祖承天,宋御史中丞。祖翼,员外郎。父询, 齐太尉中兵参军。逊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 因结忘年交好。自是一文一咏,云辄嗟赏,谓所亲曰:“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 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沈约亦爱其文,尝谓逊曰:“吾每 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其为名流所称如此。

    天监中,起家奉朝请,迁中卫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王爱文学之士,日 与游宴,及迁江州,逊犹掌书记。还为安西安成王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母忧去 职。服阕,除仁威庐陵王记室,复随府江州,未几卒。东海王僧孺集其文为八卷。 初,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重于世,世谓之“何刘”世祖著论论之云:“诗多而能 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

    时有会稽虞骞,工为五言诗,名与逊相埒,官至王国侍郎。其后又有会稽孔翁 归、济阳江避,并为南平王大司马府记室。翁归亦工为诗,避博学有思理,更注 论语、孝经。二人并有文集。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晋侍中雅七世孙也。父蹈,齐中军参军。嵘与兄 岏、弟屿并好学,有思理。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明周易,卫军王俭领祭酒, 颇赏接之。举本州秀才。起家王国侍郎,迁抚军行参军,出为安国令。永元末,除 司徒行参军。天监初,制度虽革,而日不暇给,嵘乃言曰:“永元肇乱,坐弄天爵, 勋非即戎,官以贿就。挥一金而取九列,寄片札以招六校;骑都塞市,郎将填街。 服既缨组,尚为臧获之事;职唯黄散,犹躬胥徒之役。名实淆紊,兹焉莫甚。臣愚 谓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侥竞。若吏姓寒人, 听极其门品,不当因军,遂滥清级。若侨杂伧楚,应在绥附,正宜严断禄力,绝其 妨正,直乞虚号而已。谨竭愚忠,不恤众口。”敕付尚书行之。迁中军临川王行参 军。衡阳王元简出守会稽,引为宁朔记室,专掌文翰。时居士何胤筑室若邪山,山 发洪水,漂拔树石,此室独存。元简命嵘作瑞室颂以旌表之,辞甚典丽,选西 中郎晋安王记室。

    嵘尝品古今五言诗,论其优劣,名为诗评。其序曰: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欲以照烛三才,辉丽万有,灵 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昔南风之辞, 卿云之颂,厥义夐矣。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云“名余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略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古诗眇邈,人代难 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扬、枚、马之徒,辞赋竞爽, 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讫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 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唯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致。降及建安,曹公父子, 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冀。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 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尔后陵迟衰微,讫于有晋。太康中,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永嘉时, 贵黄、老,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 许询、桓、庾诸公,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之风尽矣。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 创变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逮义熙中,谢 益寿斐然继作;元嘉初,有谢灵运,才高辞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陵轹 潘、左。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 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此皆五言之冠冕,文辞之命世。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烦而意少,故世罕 习焉。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遣形, 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故诗有六义焉,一曰兴,二曰赋,三曰比。文已尽 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弘斯三义,酌而 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 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 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 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或杀气雄边;塞客衣单,霜闺泪尽。又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 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释 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故辞人作者,罔不爱好。今之士俗,斯风炽矣。裁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 骛焉。于是庸音杂体,各为家法。至于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 独观谓为警策,众视终沦平钝。次有轻荡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昭羲皇上人, 谢朓今古独步;而师鲍昭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朓劣得“黄鸟度青枝”徒 自弃于高听,无涉于文流矣。

    嵘观王公搢绅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同。 淄渑并泛,硃紫相夺,喧哗竞起,准的无依。近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疾其淆乱, 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嵘感而作焉。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 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同博弈。方今皇帝 资生知之上才,体沈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学究天人,昔在贵游,已为称首;况八 枿既掩,风靡云蒸,抱玉者连肩,握珠者踵武。固以睨汉、魏而弗顾,吞晋、宋于 胸中。谅非农歌辕议,敢致流别。嵘之今录,庶周游于闾里,均之于谈笑耳。

    顷之,卒官。

    岏,字长岳,官至府参军、建康平。著良吏传十卷。屿,字季望,永嘉郡 丞。天监十五年,敕学士撰遍略,屿亦预焉。兄弟并有文集。

    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人,汉太子太傅堪后也。高祖凝,晋征西府参军、宜 都太守。兴嗣世居姑孰。年十三,游学京师,积十余载,遂博通记传,善属文。尝 步自姑孰,投宿逆旅,夜有人谓之曰:“子才学迈世,初当见识贵臣,卒被知英主。” 言终,不测所之。齐隆昌中,侍中谢朏为吴兴太守,唯与兴嗣谈文史而已。及罢郡 还,因大相称荐。本州举秀才,除桂阳郡丞,太守王嵘素相赏好,礼之甚厚。高祖 革命,兴嗣奏休平赋,其文甚美,高祖嘉之。拜安成王国侍郎,直华林省。其 年,河南献儛马,诏兴嗣与待诏到沆、张率为赋,高祖以兴嗣为工。擢员外散骑侍 郎,进直文德、寿光省。是时,高祖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倕各制寺碑。 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 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每奏,高祖辄称善,加赐金帛。九年,除新安 郡丞,秩满,复为员外散骑侍郎,佐撰国史。十二年,迁给事中,撰文如故。兴嗣 两手先患风疽,是年又染疠疾,左目盲,高祖抚其手,嗟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手疏治疽方以赐之。其见惜如此。任昉又爱其才,常言曰:“周兴嗣若无疾,旬日 当至御史中丞。”十四年,除临川郡丞。十七年,复为给事中,直西省。左卫率周 舍奉敕注高祖所制历代赋,启兴嗣助焉。普通二年,卒。所撰皇帝实录、皇 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文集十卷。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 颇相称赏。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 事者或斅之,谓为“吴均体”建安王伟为扬州,引兼记室,掌文翰。王迁江州, 补国侍郎,兼府城局。还除奉朝请。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 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 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 普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二。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著齐春秋三十卷、 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 集二十卷。

    先是,有广陵高爽、济阳江洪、会稽虞骞,并工属文。爽,齐永明中赠卫军王 俭诗,为俭所赏,及领丹阳尹,举爽郡孝廉。天监初,历官中军临川王参军。出为 晋陵令,坐事系冶,作镬鱼赋以自况,其文甚工。后遇赦获免,顷之,卒。洪 为建阳令,坐事死。骞官至王国侍郎。并有文集。

    <b>译文</b>

    从前司马迁、班固的史书,都编撰了司马相如传,司马相如并没有参预汉朝朝廷大事,为他列传实在是取他的文章特别著名。班固又撰写了贾邹枚路传,也是因为他们能写文章传布于世。范晔后漠书中有文苑传),载入传中之人,事迹记载得已经非常详细。制定礼乐,治理国家,通晓古今,记述美行和恶行,离开了文章都是不行的。因此做君王治理天下的人,没有一个不尊崇看重文章的功用;缙绅当中的学者,也都重视崇尚文章的功用。从古到今,这种情况都没有改变。高祖既有才智又有美德,明察事理,广有天下,他下韶广泛地寻求博雅的儒生,接纳各种有特殊学问的人才,因此礼乐制度兴盛,各种人才都聚集京城,焕发出耀眼的光彩。高祖每驾临一处,往往命群臣赋诗撰文,诗文写得好的人,赏赐金帛给他,自己到宫廷献赋献颂的人,有时会得到被接见的恩宠。那些有官职爵位的文人,有沈约、江淹、任防等人,都因为他们的文采,在当时被称作绝妙。至于像彭城到沆、吴兴丘迟、束海王僧孺、吴郡张率等人,有的得入直待韶文德殿的荣耀,有的享受君臣宴饮寿光殿的恩宠,这些都是后起的优秀出众的人才。沈约、江淹、任防、王僧孺、张率另外按他的功劳业绩叙述。遣裹以到太清年间为限,缀集到沆等有文采有学识人物的事迹,组成文学传。

    到沆字茂瀣,彭城武原人。他的曾祖父到彦之,宋时任将军。父亲到揭,齐时任五兵尚书。到沆从小聪慧机敏,他五岁的时候,父亲到揭在屏风上抄写古诗,到沆请父亲教自己读一遍,他随即就能背诵,不曾遣忘字句。长大之后,到沆勤奋好学,善于写文章,并且精于写篆书隶书。到沆容貌风度都很美,举止形态都受到人们喜爱。齐建武年间,到沆出仕任后军法曹参军。天监初年,迁任征虏主簿。高祖初登帝位,注重收罗擢拔杰出的人才,高祖很欣赏到沆的才学。高祖册立太子之后,命到沆为太子洗马。当时朝廷在文德殿设置学士省,召集高才博学的人在学士省中待韶,命他们校定典籍,高祖还下韶让到沆享受通籍的待遇,记名在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当时高祖在华光殿宴享群臣,命群臣赋诗,衹下韶命到沆一人作二百字的长诗,限时三刻内完成。到沆在座席上站着进献自己的即兴之作,文辞很美。不久,到沆以洗马之职管东宫书记、散骑省优策文。天监三年,高祖下韶命选拔在任职期间清正能干或是才学佳美的尚书郎提拔为侍郎,到沆被授任为殿中曹侍郎。到沆与堂兄到溉、到洽,都有才子之名,当时又都轮流任殿中之职,当代人都认为这是种荣耀。天监四年,到沆迁任太子中舍人。到沆为人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谈论别人的长短,乐安任防、南乡范云都和他有很好的友情。这一年,到沆迁任丹阳尹丞,因为有病不能就职,又迁任北中郎谘议参军。天监五年,到沆在任职期间去世,死时三十岁。直担为他的去世伤心痛惜,下诏赐钱二万,布三十匹给他家。到沆所著的诗赋有百余篇。

    丘迟字希范,吴兴乌程人。他父亲丘灵鞠,因才气而出名,齐时出仕,官升至太中大夫。丘迟八岁就能写文章,丘灵鞠常说“造孩子文章的气势和骨力和我相似”黄门郎谢塑毖、征士何点都接见了丘迟,认为他的才能优异。到丘迟长大成人之后,州中辟他为从事,举为秀才,被除授太学博士。丘迟迁大司马行参军,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守丧。守丧期满,丘迟被除授为西中郎参军。积功迁为殿中郎,又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守丧。服丧期满之后,丘迟又任殿中郎,迁任车骑录事参军。高祖平定京城,建立霸府,丘迟被选拔为骠骑主簿,受到非常隆厚的礼遇,当时劝进梁王以及给梁王特殊礼遇的文字,都是丘迟的手笔。高祖登上帝位,丘迟被拜为散骑侍郎,不久迁任中书侍郎、领吴兴邑中正、待诏文德殿。当时高祖自着连珠,命臣下敷十人继作,其中丘迟继作的文字最美。天监三年,丘迟出京任永嘉太守,丘迟在永嘉郡时不称职,被有司纠弹,高祖爱惜他的才能,压住了纠弹丘迟的奏章。天监四年,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北伐,丘迟任谘议参军,领记室。当时陈伯之投靠魏,与魏军一起来抵御北伐军,丘迟去信开导陈伯之,陈伯之于是投降了。回师后丘迟被拜为中书郎,迁司徒从事中郎。天监七年,丘迟在任职期间去世,死时四十五岁。丘迟所著的诗赋流传于世。

    刘苞字孝尝,彭城人。他祖父刘劻,宋时任司空。父亲刘值,齐时任太子中庶子。刘苞四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到六七岁的时候,刘苞见到叔父伯父就常常哭泣。当时刘苞的伯父刘悛、叔父刘绘等都已经地位显贵,刘苞的母亲认为刘苞是因为畏惧而哭,为此事很生气。刘苞回答说:“我很早失去父亲,没有记住父亲的面容,听说伯父、叔父与父亲面容很相似,所以见到他们心中悲痛,没有别的意思。”说着又献欷抽噎,他母亲也就更加悲痛。当初,刘苞父母以及两个兄长相继亡故,全都是暂且瘗葬,刘苞十六岁的时候,才把他们的丧柩移葬在墓地裹,筹划安排改葬的事,全是刘苞一人的力量,不藉助伯父叔父的帮助,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