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拒绝真实的回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当姜文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马小军在雨中抱住米兰的情节其实并不存在的时候,影片的真相逐渐清晰,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底不是一部真诚的少年心灵史。

    尼采说过“人类历史绝不可能被一个极其微小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由此可推论,任何个人的观察和思考都有其不可狡辩的片面性。如果姜文忠诚于自己的真实体验,虽然无法全面客观的审视那一代人的特殊经历和复杂情感,却能因其独特的心灵视角和鲜活记忆铭刻在历史的墓碑上,留下属于他的印记。但当我看完电影,才体会到某种绝望的迷惘。并不单单是电影的叙述与我的善良愿望存在不可逾越的距离,更是因为我开始明白何谓“摆脱记忆”之残酷。

    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夹攻下,世俗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处于现实中的每个人面临着痛苦的命运抉择。具体说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导致权力、物资的再分配,新阶层的不断涌现,促使每个人必须寻找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的位置。确定这种位置有两股力量,一是现实的人生际遇,二是历史残留在我们灵魂深处的记忆。比起现实的人生际遇,如官职、钱财等等外露可观的事物。曾经的悲伤记忆却以一种坚忍的姿态顽强的潜伏着,一旦导火索被点燃,爆炸的威力足以摧毁我们赖以生存的所有骄傲。

    出生于60年代的人,曾经的花样年华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一首田园诗般的快乐小调,耻辱、苦痛、孤独始终缠绕着他们。不管他们如何善于伪装,如何的在他人面前意气风发、趾高气扬,在某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顽固的记忆仍然会回来折磨着他们。以马小军为例,父亲终年在外,母亲性情古怪,他始终缺少健康少年成长所应有的长辈的怜爱;而国家经济孱弱所致的贫穷,不分青红皂白的批斗,还有每个人必经的少年的困惑都如巨石般压在他并不厚实的肩膀上。这种无法承受之重,导致他(其实是大多数人)与其年龄不符的某种变异——打架、私闯民宅等。

    时间的流逝,懵懂的少年最终长大,大部分人仍沉浮于社会的低层,他们的声音虚弱而苍白,曾经的记忆即使痛苦,也只能生吞一口水,忍在心里。但一部分所谓“新富阶层”却必然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丰富上的快感,篡改回忆得到的精神快慰更能使他们得到心灵上彻底的解脱。

    影片意味深长的结局印证了笔者这个看似不怀好意的推断:马小军和曾经的小伙伴坐在大奔内,透过窗户凝视日趋现代化的北京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更具象征意义的是那个傻胖子的重新出现,与其说是马小军们对傻子的嘲笑,不如说是他们用这种方式拒绝真实的回忆,拒绝曾经的伤痛。

    野心(或者说欲望)促使姜文篡改了历史,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被他劫持参加了一场有关蔑视过去,耻笑真实的宴会中去,参加的人必须遵循如下法则:寻找回忆,却拒绝真实;渴望拥有,却选择逃避。拒绝的代价是继续你曾有的记忆,继续忍受痛苦火焰的煎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