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誉官司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

    “笃笃,笃笃----”三宽在局机关的文艺创作室里,脚踏着火盆,嘴吸着劣质价廉的“金钱河”牌香烟,手捏着钢笔,正校对着江城出版社邮寄转来的二十三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大道通天书稿。浏览了几页,看编辑在字里行间有什么改动,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创作室的门是虚掩的,三宽也只当来者是同事、熟人、或者是业余作者,就随意应道:“请进——”却并没有站起身来,依然俯首在书稿里面。

    “你是三宽吧?”同事、熟人直呼其名,是很正常的。但耳边飘过来的嗓音很是生疏。

    三宽就抬起头来读眼前来者:个头很矮,像古典小说水浒传里面的“三寸丁”或者是“兔脚虎”形象,穿着法院制服,一手夹着正燃的香烟,一手两个指肚掂着一个蓝皮公文夹子,近前不是本分人的立正姿势,却是左脚朝前右脚退后的闪悠着。

    三宽是从业余创作走上专业文艺创作岗位的,按照文化部门的要求,专业作者也有辅导、指点业余文艺作者的义务。三宽本人也念念不忘业余创作的艰难,凡有人问津,一概热忱谦恭有加。因此,乡下农村和县直机关的文学小青年前来寻求指点也是常事。

    不过,凡来寻求指点的业余作者,对三宽都是称呼老师,表情很亲切,很礼貌,很恭敬;眼神很诚恳,很热切,很期盼;模样很拘谨、很诚恐、很小心。

    眼前的来者对三宽却是表情冷漠,且掩饰不住几分傲慢,对三宽很有点大不敬的味道。

    三宽便很有点纳罕,心说还没有见过这样前来讨教的业余作者。但还是恻隐业余创作的不容易,也说不定眼前来者是初出社会、才参加工作不久的二条货,不懂礼数也难怪,便压抑着不愉悦的一闪念,说:“坐。你写的是散文、诗歌、小说、还是剧本?”

    来者打开公文夹,拿出了一两页打字机敲打的文稿,放在桌面上,用两个指肚敲敲,很生分地说:“是什么——你自己看吧——不过,先给我签个字——”说着摊开公文夹。

    哪有寻求指点还要签字的道理?看来眼前来者不善,并非是三宽以为的业余作者。

    三宽没好气地看了看,夹子里面首页却是“山竹县人民法院案卷文本送达通知书”——顿时明白了来者不是业余作者,而是法院的人——难怪那么冷漠,傲慢。便疑惑地问:“我哪里犯什么案子?”

    矮个子小伙冷冷一笑:“你是县里大名鼎鼎的作家呢,放心——我们人民法院不会弄错人的。实话对你说,你犯的是文墨官司——名誉权案子。快签字,莫耽误我,我还得去通知原告呢。”

    “原告是谁?”三宽为人老师的状态、心态顿时全无,惊诧地问道。

    “签字了——再看我们送达给你的案卷副本,你不就什么都晓得了?”

    三宽只好无可奈何地在县人民法院送达通知书上——第一次全然没有像往日在一篇写好的文章上署名的那种兴奋和悠然自得,第一次没好气地在“送达通知书”也即俗称的“传票”上漫不经心地划上了自己的姓名。

    矮个子小伙收起公文夹子,扔掉了烟蒂,把嘴巴撮成鸡屁眼状,打着令人毛骨殐然的口哨,走了。

    三宽气愤得把门一插,认真看起打着“与原件核对无误”的横式蓝色印泥图章案卷副本:

    山竹县人民法院1998山民字第99号

    原告:何成武,男,45岁,县计委干部;家住县政府院内。

    被告:三宽,男,48岁,县文化局创作人员;家住县文化局院内。

    案由:被告三宽身为文艺创作人员,毫无职业道德,在所著文章大道通天中,采取虚构手法,污蔑我在任县交通局局长期间无作为,乱作为,尤其是在该书第53页中居然写有“有权的头儿把钱大把大把扔到酒楼发廊桑拿浴里去了?”严重损坏了我的形象,破坏了我的名誉。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3条,予以起诉,请求法院判定:

    1、被告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

    2、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1万元;

    3、此案双方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八日

    三宽看完了案卷副本,回头再仔细瞅了瞅传票,传票上摘要栏里写着:何成武诉三宽侵犯名誉权案,本院已经受理。兹定于1998年12月24日在本院审判庭公开审理。原、被告届时必须出庭,不得有误。

    三宽已然没有了校对书稿的兴致,但还是专门打开了面前400多个页码的报告文学大道通天的第53页——却压根没有原告所特别指出的“有权的头儿把大把大把的钱扔到酒楼法廊桑拿浴里去了”那句话。

    ——问题出在哪里?手头上的书稿只有被采写单位县交通局局长许福公和出版社责任编辑罗共元知道啊,目前也仅仅只有这一册校对书稿啊,何成武凭什么为据告发的呢?

    二、

    阳春三月的一天下午,县委宣传部把县直机关知名的笔杆子集中到了宣传部会议室,听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游先章做指示。

    游先章个头也不高,但因从部队复员转业到地方,走路姿态和身板还保持着部队小官长的傲慢和牛逼味道。他,双手捧着子弹头形状的合金钢口杯,不时正正反反拧动杯子盖,拧开说一句话,再拧紧作一句指示,手头不变的是这么个往复动作,嗓子眼不变的是天生的太监公公二本娘娘腔:“为反映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安,决定出版,安,反映各条战线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安,专辑。抽调,安,今天,安,部里抽调县直机关的,安,知名笔杆子,组成采访和撰写文稿的,安,大阵容班子。部里,安,经过对平时掌握的全县各条战线情况,安,进行梳理,认为自1995年以来,安,县交通建设的成就最大、最明显,安,要作为重点采写对象?”

    宣传部长作完指示“安”完了战略部署,具体分配采写任务的时候,笔杆子们谦虚过来,谦虚过去,众口一词说,要前面反映全县交通建设的变化,只有三宽老师的笔力拿得下来。

    “游先章接过腔来“不错。大家的看法,安,不错。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三宽啊——”转对三宽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游部长当众敲定的事情,由个子特高的副部长赵全根落实。宣传部会后第二天,赵全根亲自把三宽带到交通局领导班子会议上,阐明了县委宣传部的安排部署,强调了游部长的指示,要求交通局要全力积极主动配合三宽的采访工作,争取尽快出一部既能全面反映全县交通建设成果尤其是反映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又有文学性、艺术性的专著来。

    县委宣传部领导当面交代任务,又是直接为交通建设呐喊助威的,交通局很是认真对待。局长许福公为此专门召开局务扩大会,县直二级单位负责人全部参加,对宣传部安排的采写任务进行专题讨论。

    讨论的结果是,要写,就要从解放以来的交通建设写起,如果只写近几年的交通建设变化,埋没了交通部门几代人几十年奋斗的功劳。

    许福公是1995年从县南部边远深山进城就任的交通局长,身上保持着深山乡镇书记的苦干实干精神,以致近几年全县交通建设突飞猛进,有目共睹。交通建设这几年的成就与许福公分不开。但他不便否定大家的意见,强调近几年的成就,也认为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写起为妥。当然,也不否认许福公内心有小九九:越是从早年写起,越能证明他这一任局长的辉煌成就。于是,专门安排了一名姓袁的副局长,专事陪同三宽在县城交通二级单位和各乡镇交通单位的采访,专事三宽采访期间单位的联系,人员的接头、车辆、食宿的安排。

    三宽的采访进行得很顺利,由县直交通单位城郊过路收费站开始,到县西部边界界岭道班结束,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收获是200页的笔记本子记满了整整四本。其中三本记录的是县交通建设从1957年元宵节在县西部与老白路交界的坛子口山头一声炮响拉开公路建设的序幕开始,到1998年架起县城南门河大桥为止——整整四十年的交通建设历程;另一本则全部记录的是告发三宽的何成武在任交通局长期间的所作所为——主要是对交通建设的不作为、乱作为、胡作为。诸如:技术员测绘公路陡壁悬崖树标杆,何成武在舞厅抱着小姐发晕眩;修路工肩膀抬石头压得头扭屁股歪,何成武学练驾车骂娘叫快让开;交通正式工和民工累得黑汗长流,晚上只能到小河沟或者是大河洗凉水澡,何成武做样子到了工地闲玩了,不论路程再远,不论时间早晚,也要人驱车送他进县城泡桑拿泡妞;任何大小交通建设项目立项,他都说没有钱,但只要是建设舞厅,不论是县城还是乡镇更不论是否是交通部门,却把交通建设费用成千上万朝里扔。总之是在何成武任职期间全县没有新修一里公路,没有新架设一座桥梁。弄得人民群众怨声载道,对交通系统的人骂娘,终于激起了全县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的众怒,采取了在县政府大门前集体静坐的方式,才触动县领导把何成武从交通局调走。

    面对三本第一手正面资料和一本负面资料,三宽一是考虑到报告文学要以正面歌颂为主,二是考虑到何成武是熟人,都在屁股大个小县城生活,早晚低头不见抬头见,小作者不可以惹大是非,在行文中以尽量回避涉及何成武其人其事为妥,文章出笼,以交通局满意,县委宣传部满意,人民群众看了也满意,皆大欢喜为宜。

    但是,要全面反映全县四十年的交通建设变化与发展,也不能把何成武那一届局长期间的交通事业作为空挡或者是断茬处理,三宽决定动笔过程中非涉及何成武不可的,就采取论事不论人的变通叙述方法。

    主意拿定,三宽在酷暑中凭着一台不摇头转圈却哗啦啦响地送聒噪声响之风的台扇奋笔疾书了整整两个月,拿出了二十三万字的报告文学大道通天,先交给交通局现任局长许福公初审,三天后许福公说写得好;又拿去给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全根再审,五天后赵全根说,写得很好;再由赵全根面呈宣传部部长游先章拍板。

    一个星期后,游先章把部里宣传科、新闻科、理论科的笔杆子都叫拢来,站在自己的办公桌旁,手里拿捏着子弹头口杯,用天生的公公嗓音,捏着杯盖、敲打着杯口,指着大道通天的稿本,对众笔杆子训斥道:“白养活了你们这些驴子日的啊——安,你们都看看人家三宽是咋写的文章,安,咋安排的行文布局,咋谋划的篇章结构,安,咋用的群众语言——人家三宽只是个小学毕业生啊,安,你们哪个不是这本科、那大专的?我说三宽比你们都大专、都本科——你们这些驴子日的啊,安,要虚心学啊。”

    于是,大道通天稿本便在宣传部各科室巡回了一圈。最后游先章拍板,由分管理论的副部长赵根全牵头,由文艺科长桂富华具体负责尽快将大道通天全文出版。

    三宽写出洋洋洒洒二十三万字书稿,是宣传部瞧得起看得上你三宽地,是把你三宽看得牛大马粗地,何况是政治任务,一分钱报酬都别想吧你呀。后来三宽得知,赵全根作为具体牵头人,是向许福公硬要了三万元创作出版费用的。他也给具体负责出版事宜的桂富华做了交代,要节约经费,留点钱部里用着方便。除大道通天四个字书名和作者名字不动外,其他内容都可以精选精剪。

    科长得按照牵头副部长的授意办事,经桂富华钢笔壳子装新款软笔大肆硬砍,二十三万字的书稿,只剩下了八万字。桂富华联系襄阳一家印刷厂,很快印刷出了细筷子厚的一千册大道通天。这样的硬砍出来的书,很多情节是衔接不上的,很多章节也是驴头不对马嘴的,所以三宽可以回避何成武找茬的技术性处理叙述,或者是变换说法的交代情节都看不到了。

    所以,就让何成武钻了空子,断章取义,从宣传部出版的大道通天小册子中的第58页拽出了“有权的头儿把大把大把的钱扔到酒楼发廊桑拿浴里去了”作为凭据,告发三宽肆意歪曲他的形象,把他描绘成了腐败形象,侵犯了他的名誉权。理由是,三宽描写这句话的时间段,正是他何成武在县交通局任局长期间,并有县人大委任状原件为证。

    实话实说,何成武在县直机关的局长队伍中,和县级副县级领导的关系最好最铁也最会做人——最会慷国家钱财之慨,县四大家不少领导诸如办公用品缺了、小车轱辘坏了,都可以在他那里报销、更换,想喝高档酒啊吸名贵烟啊什么的,甚至泡妞费都可以让他直接买单——所以他在县里的关系是铁硬,是有名的“十三太保”素有“小皇帝“之称,没有谁谁敢招惹他。除了县直交通系统干部职工集体在县政府门前静坐驱赶了他从交通局走人以外,现在居然是穷得卵子打板凳响的小文人三宽把他招惹上了。凭他小皇帝在县直机关的关系网,估计没有三宽的好果子吃!

    三、

    不过,三宽这人平素骨气硬,头皮硬,是个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主。但是,从来没有打过任何官司的三宽他内心底气还是不足。为稳便起见,当夜就去了司法局做律师的叔伯兄弟陈祥家,咨询一应法律程序过程和打官司的常识。

    陈祥见是本家老哥造访,不仅把民事诉讼法律程序解释得一清二楚,而且还拿出了新到的司法报,让三宽自己看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对“侵犯名誉权”的司法解释——总体是捕风捉影、无事生非、无中生有、无端捏造事由污蔑、诽谤他人的,就是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不过,只要实事求是,就不构成侵犯他人名誉权——全在于事实根据真实。还有一条特别规定的解释,职务行为也不构成侵犯他人名誉权。

    看了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对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司法解释,三宽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因为,关于何成武所告发的那句话的那五十八个字,三宽的笔记本上写得清楚,记得明白,什么人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讲述的都有据在册。而且还认为这次采访写作任务,是县宣传部领导亲自安排的,应该算职务行为。所以也就不再慌张,照常上下班,以静待何成武之动。

    耐不住时日的是人摸样长得兔脚虎武大郎一般的何成武,天天无心在班,天天跑到宣传部去扯皮。先是找直接安排三宽到交通系统采访的副部长赵全根。赵全根走到哪里,他何成武跟到哪里,像吸附在赵全根腿上的蚂蝗,扔不掉,甩不脱,人多人少的场合,都要赵全根给他一个说法。搅合得赵全根坐卧不宁,茶饭不香,上厕所屙尿都不成股股儿——让何成武给气的急的。尤其是何成武把赵全根收了交通局三万元好处费的事也抖落了出来,并添上一句:因为收了好处费所以纵容三宽胡球写:恼火得人高马大的赵全根再不说三宽写得好了,而是圆睁鹌鹑蛋大小的眼珠子,气冲冲地说:“谁胡球写的,你找谁去!”

    何成武由此转向直接找三宽扯皮。

    那一日,电话摇通了三宽,要三宽去他的办公室。

    三宽本不愿意和他照面,尤其是不愿意听从他的调遣,但心存侥幸,琢磨如果何成武愿意私下交谈和解,也未尝不可。毕竟是生活在一个县城的人嘛,何苦真把面皮撕破?如此想想,也就去了。

    孰料三宽一进何成武的办公室,何成武黑着脸,立即开火,巴掌拍着办公桌啪啪响:“你三宽不就是连个中学都没有上过的冒牌子文人嘛----好球大的胆子,竟敢和我较劲儿啊。哼哼,你在县城里打听打听,看看三九天用胶水——我含(寒)糊过谁?!”

    三宽见何成武态度十分强硬,也就以牙还牙:“呵呵,莫看我没有当官,没有什么权力,不过我这人在县城活得有骨气。你拿四两棉花纺一纺(访一访),看我三宽惧怕过谁?!我好言劝你一句,一泡屎放那里不臭,你莫自己挑起来臭!”

    “哼哼。我的所作所为,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排着,县里哪个领导不知道?就你娃子长虫戴瓜皮儿——假充人物头儿啊。状,我还是要告你的,不过今天你得先给我当面认个错——再说——”

    “是你当局长占着茅坑拉坏屎,应该向县委、政府做深刻检讨才是,向全县人民认错才是!”三宽起身把门一哐当,拂袖而去。

    何成武赶出来叫板:“三宽你娃子等着——我要服你,我从你裆下打三个来回!”

    三宽扭过头来回敬一句:“那我俩就再找个时间——我把裆岔开,由你打来回!”

    何成武见三宽是老虎拉大磨——不听他那一套,就又去宣传部找一号部长游先章扯皮。

    何成武在游部长办公室里,斜着身子歪靠着椅子坐在那里,鼻涕一把泪一把,如妇人一般模样嘤嘤哭诉,非要一号部长给他个说法。

    搅合得游先章也办不成公,被麻缠急了,就给文化局长打电话,要三宽立马到他那里去。

    文化局距离县委宣传部很近,出门跨过马路就是。游先章见了三宽,也不再说三宽的报告文学写得就是好了,也不要他属下的那一些驴子日的们学习了,见三宽进门,来了个猛天罩,加粗加大了他的公公嗓门:“三宽啊,你是个党员,安,要注意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安。这些,你应该懂的,安。我今天叫你来,安,只说一句关总话——不许你揭露阴暗面!”

    三宽没有料到一号部长会说出这么没水平的话来,也就硬着头皮顶撞道:“请游部长把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你敢再说一遍,我就给你写出去——除非你暗中找人把我搞死了!”

    游部长平时手捧牛卵子瓶骂属下口头禅驴子日的,谁都不吭声啊,个小小搞文艺创作的三宽却敢认真顶撞他,气得他嘴巴干拌拌,再也没有开口。

    三宽不想和游部长认真僵持,见好就收,转身却到副部长赵全根办公室,破口大骂他个“驴子日的”一回:“你不是部长,你也是个副部长啊,不是领导也是个五、六尺高个男人啊,咋就没肩膀担事?咋就没长卵子样把事情都朝我身上推?!死搂着小姐跳舞差点把小姐腰折断的劲头哪里去了?掼着麻将啪啪响的劲头哪去了?你放心,只当老鬼老邱老都没有安排我写交通上的报告文学——这官司,我认了。坐牢,我三宽去!受刑,我三宽领???”三宽骂得一米八三个头的赵全根怂着腰身放声嚎哭起来:“我做人、做领导以来,算你三宽把我指教、指教了!”

    这一来二去,官司还没有正式打,倒把三宽弄烦了。为了让耳根清净几天,算算法院正式开庭时间还有些时日,三宽和妻子商量,要去鄂南咸宁亲戚家小住几天,上九宫山游玩游玩。管它官司不官司,管它开庭不开庭,先开开心再说。

    四、

    三宽和妻子那天下午两点在县城汽车站上了直达省城武汉的卧铺车,经过一半天搭一整夜的卧铺车上的窝憋,翌日中午到了咸宁地区管辖的与湖南毗邻的通山县城,受到了大姨姐家男女老少的热烈欢迎。

    三宽在大姨姐家最大的收获是,受到了当律师的外甥的启发。外甥说:“无论姨夫你记录的有凭有据也好,无论你记录的讲述人讲述事件多么清楚也罢,法律程序讲究的是证据——”

    “我那笔记本难道不是证据么?”三宽疑惑地问。

    “姨夫啊,你那册负面材料笔记,多也只能算有证言、证词,严格地说不算证据。要打赢官司,关键是必须要有过硬的证据!”

    “那,什么是过硬的证据呢?”

    “就是你必须搞到所涉及的原告把钱扔到“酒楼舞厅发廊桑拿浴里去了”的钱款开支凭证!否则,你就是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你是反腐败也好,替人民群众鼓与呼也好,你就打不赢这场官司!”

    听外甥如此说,三宽内心开始警醒起来,三、五天过后就从通山打转,开始在县城相关单位搜集证据。可是,却遭到了得到过何成武好处的单位、个人千方百计的拒绝。他们害怕牵起葫芦根也动,张扬出去了,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耳朵里都不好听。还有的单位干脆直接说:“瞎子钻磨----你三宽莫启这个齿,我们是不会出卖何局长的!”、“现在的何主任、当年的何局长是真正的好领导,不然,为什么县里大领导都喜欢他?”

    县委、政府大领导喜欢的就是好领导就是好局长,这是什么逻辑?提供、揭发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叫做“出卖”不晓得这些人的革命感情和所谓党性原则在哪个方面?

    三宽一个星期搜集证据的行动竟然毫无收获。

    这就逼得三宽猛一激灵,径直到交通局财务上去搜集何成武任局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