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阿黄阿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马棚的梁柱上悬挂着三只昏黄的马灯,照耀着骡马们咯嘣咯嘣嘴嚼着寸草拌和的蚕豆。蚕豆的咯嘣声中夹杂着骡马们不时的响鼻和大屁,调和进骡马们随地的大小便,使马棚里面的空气更加难闻。不常进入马棚的人,如果偶尔闯入,兴许就会让那污秽之气熏倒。

    不过,马棚里面有个枯瘦如柴的袁姓老汉——一个头发枯黄干燥、头部脸面干瘪、腰板腿脚干细的很有文化素养的老地主分子不怕熏染,每天都在为生产队干着刮马粪挑马粪的活儿。他解放前曾经在重庆大公报当过编辑。我问过他,你怎么不怕熏染呢?

    他说,人到弯腰树不得不弯腰。

    我说你的腰已经弯成一把弓了,还怎么弯呢?

    他说,不是人的外表弯腰,是整个人要弯腰,还要夹着尾巴做人才行。

    我还不很懂他讲的话。腰已经弯了,人哪里还有尾巴要夹着呢?

    但我深刻的记得十五岁的我的喂马生涯是随着一场伟大的史无前例的革命运动开始的。转眼,在这马棚里被熏陶了一年多的时光了。现在也和袁老汉一样已经不怕那污秽之气了。习惯成自然。害怕的就是夜半时分还要独自下河去挑水,因为要饮牲口,要用水拌和骡马的草料。更因为我们这个马车队是县粮食局组建的,担负着全县粮食的调运、转运的重大任务。当饲养员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让载重奔走的骡马们吃饱喝好。

    袁老汉当然也干瘪着入豆荚般的嘴巴询问过我的,小小年纪你妈怎么就舍得你出门来干这样的苦活儿啊?我说我的父母亲也和你一样是黑五类“分子”啊。他说难怪难怪造孽造孽难怪你也得弯腰也得夹尾巴做人啊鄂西北边陲深山的西部边陲小镇上的红卫兵战斗队的战斗也很激烈,半拉子街道上油炸某某火烧某某再踏上一只脚的巨幅标语从每一个墙根贴上每一间房屋廊檐。光天化日之下,不时就有走资派保皇派不同观点的什么派被推下河,生生用石头给砸死。袁老汉刮马粪的空闲里,吸着自己用报纸条卷的旱烟沫子喃喃自语:草菅人命,草菅人命啊。

    我知道那人命不是草菅的,是人干的。这就使我下河挑水感到更加害怕。可是,再怎么害怕也得去挑水。我得保证一天一夜一元钱工资到手,资助生活在县中心地带那个很繁华小镇上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孤独的母亲。所以,尽管害怕得毛发倒竖,还得担上系吊得与我一般高的一对铁水桶,从马棚下到公路,再下到河滩;随着心的颤抖,颤抖得铁水桶底部擦着路面咕咕咚咚地一片声响。在那个长寿桥下小水潭里灌满水桶,然后一溜上坡,吭哧吭哧,摆荡着水担到马棚。

    如此害怕下去怎么办呢?因为根不红苗不正童年很孤单少年亦孤独只有母子相依为命的我很想有一条狗作伴。

    没有料到,我朝马棚蓄水石缸倒水时候,忽然发现马棚里有了一条狗——在舔马槽边上打湿了的蚕豆面。

    那狗与我虽然不相识,但是它却摇头摆尾的,作出极亲热状来。那意思很明白,它是临时来觅食的,生怕我打它或者是驱逐它。

    我留意打量那狗:个头不小,毛色金黄,看样子好像还有点威猛似的,兴许打斗得过一般的野狗,或许还能与野兽争斗的。心里就想挽留它。于是也很亲热的用手去抚摸它。

    呵呵,那狗把头摇的把尾摆的也就越发欢实。见我与它无碍,也就放心大胆地吃起骡马口中食来。从夜半到天明,吃得很饱了,也还没有要走的意思。

    我也没有赶它走的想法,甚至担心它吃饱了会逃走。我不是正需要一条狗作伴吗?不走就好。当下就给那狗取了个名字:阿黄。

    阿黄估计自己留在这里往后的吃喝就不成问题。所以它不走。它的决定是很正确的。尽管人的口粮有计划,但我们粮食局的骡马口粮却不受计划限制。骡马口边和牙缝里的口粮,绝对能保证阿黄口食的供给。

    阿黄夜半到来后的天明时分,就跟定了帮车把式套牲口上套入车辕的我,在我的身边和屁股后面扭来绕去,极尽亲热之能事。撩拨得我一定要把它带上,随着我们的马车进深山去。但是,我害怕车把式说我讨麻烦不让我带阿黄。

    没有算到车把式却都不反对。也都笑笑说,让它夜晚给你作个伴。

    有了车把式的认可,阿黄可是来了福气。想跟着马车跑就自己跑;跑累了,不想自己跑了,就瞅准路畔高坎,一纵就跳上马车,象我们一样,由骡马拖着,很自在。阿黄伸直两条前腿支撑着,雄赳赳坐在粮包上,领略山岭树林慢悠悠朝大车后面悠扯的风光景片;时而侧耳倾听大车下山车底“刮木”制动车轮减缓速度而摩擦出的山鸣谷应的“激昂——激昂——”声;时而也有低飞的山雀横穿大车顶上空间,阿黄便伸展出前爪,试图把山雀扑打下来,可总是扑空,样子很好笑的。有了阿黄的陪伴,淡化了我白天躺在行走的大车上老盯蓝天白云的寂寞与无奈,平添了苦难中的许多乐趣。内心很感谢阿黄的到来,感谢阿黄闯进我可怜兮兮的生活。

    傍晚时分,我们宿营在大庙粮站。

    粮站工作人员对我们车队的人都很好。虽然大米白面尤其是香油商品粮户口每个月才四两的计划供应,我们却可以在粮站吃炸油馍,香油炒(几乎是香油泡)米饭。还有七毛钱一斤的猪肉和三元钱一只的公鸡——我们吃剩下的骨头给阿黄分享。

    有油馍馍吃油炒米饭吃和有猪肉吃有公鸡吃的好日子,可我照常害怕好日子中每一个夜晚的到来。当然,今天拥有了阿黄,对夜晚的害怕程度显然降低了些。

    粮站附近村院的那口古井,当地人传说得很邪乎。说是夜半时分就必定澎湃作响,那是因为井底有条龙在不停的倒腾。夜半有挑水者,很可能就要被井底的龙给吞吸了去。不过,有条狗同行,就玷污了龙,龙就不出来吞人的。所以,村院里的人夜晚挑水都要把狗带上。

    我夜半去那古井挑水,自然把阿黄带上了。

    无风水自动的古井发出轻轻的咕咚之声。吓得我心一抽一抽的。可不打水不行。我刚用竹竿钩子丢下一只铁皮水桶下井,那井水忽然就大肆澎湃作响起来。尽管有阿黄在此,我内心也比那井水还澎湃得厉害。我斗胆把第一只铁水桶颤微微用竹竿拔起来,再丢第二只水桶——万没有料到阿黄听见或者是已经忍耐不了那井水澎湃之声“嗖”的一声就拼命奔逃开去——

    它狗日的真是狗日的阿黄站在很远的地方等着我。或许要观察我是个什么下场?

    阿黄临危扔主而先逃——使我愤慨不已!

    我眼窝里淌着吓破胆的汁水,很伤心由于过分颤抖而摆荡泼洒了铁皮水桶里面的水,咬牙坚持到了粮站山墙侧边骡马的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